健康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知识

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

日期:2014-12-16 来源:田雅峰 访问次数:

一、认识颈腰椎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解剖与病理

从解剖与病理角度看,腰椎退行性病变包括:1、腰椎间盘纤维环的退变;2、椎间盘髓核的退变;3、软骨终板的退变;4、腰椎体的退行性变;5、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6、黄韧带的退行性变;7、其他韧带的退变;8、骨赘形成(或者称为骨质增生、骨刺);9、椎管的退行性变(退行性椎管狭窄)


椎间盘的解剖与生理

层状的纤维环包裹着位于椎间盘中心的髓核,正常髓核主要含2型胶原蛋白纤维,占椎间盘横截面30%-50%,正常髓核早期水分含量占总体积90%。


韧带

前纵韧带:较坚固。

后纵韧带:较薄弱,故椎间盘以后突为主。

黄韧带:连接上下椎板。部分起源于小关节囊,黄韧带下部较厚,单独构成椎管的侧壁。黄韧带厚度不超过4mm。


神经分布

纤维环外1/3处神经分布丰富,内1/3及髓核神经分布缺乏。其中许多神经纤维是与伤害感觉有关的感觉纤维。纤维环外1/3分布的神经末梢中存在P物质。椎间盘在前纵韧带处的腹侧神经丛和后纵韧带处的背侧神经丛发出的分支,在椎间孔处相互连接,发出神经末梢分布到纤维环,外侧分布大于后侧,又大于前侧。纤维环前后部神经支配不同。前侧来之交感神经丛及其交通支和阶段动脉血管周围神经丛的纤维。后外侧主要由窦椎神经分布,其发出分支到背侧神经丛。


3、病因

腰椎间盘退变基本发病机制:腰椎间盘是人体中退变最早的器官之一,大约开始于20岁,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生的不可逆的退行性改变过程。退变的椎间盘由于髓核蛋白多糖降解,聚合水减少,其抵抗压力的能力降低;胶原蛋白成分改变使其缓冲压力、抵抗张力的能力减弱,二者共同作用会降低椎间盘吸收负荷,分散应力的力学功能。


在椎间盘生化组成退变的基础上,生物力学功能丧失或减弱导致纤维环发生诸如出现裂隙、断裂甚至破裂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脊髓、神经根,产生腰腿痛症状和体征。


4、分型

国际腰椎研究会(ISSLS)和美国矫形外科学会(AAOS)分型:


退变型是早期改变,一般不会与突出型相混,问题较多的是膨出、膨隆的含义及治疗。椎间盘膨出(bulging)是指椎间盘退变高度降低,外周纤维环匀称超出椎体终板边缘的正常生理限度,在MRI矢状面上椎间盘向后膨隆高起,CT及MRI横断面上显示较椎体周边超出1.6~2.3mm。


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出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呈菜花状。这种类型的突出常需手术治疗。


脱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出椎管,无后纵韧带及纤维膜覆盖。


游离型:纤维环破裂,间盘碎块脱入椎管内,或者完全游离。这种类型的间盘突出,首选手术治疗。


由于腰背痛就诊者以中年以上居多,椎间盘已存在退变,因而在影像学检查中经常报告为“椎间盘膨出”,如仅凭此影像报告,不结合病人症状、体征和神经学定位检查,而行髓核化学溶解术、椎间盘切吸术或电热椎间盘成形术,认为可以减轻疼痛,减轻膨出,就可能走入误区。理论上椎间盘膨出是生理退变过程,如无其它病理因素,膨出大多数不产生症状。在人群中经CT检查无症状的椎间盘突出高达30%,有症状的大约有2%,需要手术者大约占有症状者中的10~20%。LDH患者大多数可以经手术治疗而恢复。


5、发病人群及特点


(1)椎间盘源性腰痛发病特点


年龄:20~50岁的青壮年,约占90%以上。近年来中老年人的发病呈逐步上升趋势。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部位:L4.5 、L5~S1占大多数(98%),少数病例发生在L3.4 以上的上腰部。


病史:据统计,约1/3患者有腰部扭伤史;1/3有受凉史;其他与脊柱畸形、长期震动、妊娠、腰穿等因素有关。50%~85%的病例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2)其中较常见者主要有下列一些疾病


1)椎结核:腰痛可伴有坐骨神经痛,常有全身症状,午后低热,乏力盗汗腰部强直,下腹部可触及冷脓肿。血沉增快,X线片显示椎间隙模糊、变窄,椎体相对边缘有骨质破坏。


2)马尾神经瘤:以神经纤维瘤为多见,初期一般腰痛及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脊柱侧凸,下腰椎活动受限等症状。发病较为缓慢但持续加重,无间隙性缓解,卧床时感到疼痛加重,夜不能眠。严重者可由肿瘤压迫马尾神经,发生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以及括约肌功能紊乱。


脑脊液总蛋白量增高,脊髓造影显示有占位性改变。


3).椎弓峡部裂和脊椎滑脱:腰痛常伴有坐骨神经痛,多数发生在L4~L 5。椎弓峡部裂在斜位X线片上显示椎弓峡部有裂隙和骨缺损。脊柱滑脱时腰椎前凸增加,棘突有台阶样表现。X线片显示椎弓峡部有裂隙,腰椎体前移。


4)强直性脊柱炎:中年男性多见,身体瘦弱,腰背及骶髂关节疼痛,脊柱强直,各方向活动均受限。症状多与气候变化有关。血沉较快,HLA—B27阳性。病变呈进行性发展。X线片早期可见骶髂关节及腰椎小关节模糊,后期脊柱呈竹节样改变 。


5)梨状肌综合征:为干性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臀部痛或臀腿痛,患髋关节内收内旋活动时疼痛加重,严重者可有跛行。梨状肌肌腹体表投影处可有明显的压痛,并可向下肢放射,部分患者可触及深部的条索状结节或痉挛的肌块。


6)急性腰部扭挫伤:急性腰扭挫伤多有外伤史,腰部疼痛剧烈难忍,不能屈伸,有的在受伤时能感觉到闪电式腰痛或组织被撕裂感。腰痛定位不清。重者不能坐立和步行。腰部各向活动均受限,转变体位十分恐惧和谨慎。


7)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的实质性狭窄,从而导致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症。造成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的原因可以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压迫范围可能是局部性或广泛性,压迫物可以是骨性或软组织所致,这些均成为产生腰腿痛症状和临床上普遍认难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8).腰肌劳损:是引起慢性腰痛的主要疾患之一。因为无器质性损伤而被称为“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常见于急性损伤失治、误治或治疗不彻底,症状反复发作;经常弯腰或负重劳动,平时缺乏锻炼,长期从事单一的工作姿势。压痛广泛,肌肉僵硬,疼痛与休息或劳累程度相关。X线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9).腰三横突综合征:以第三腰椎横突明显压痛为特征的慢性腰痛,又称“腰三横突周围炎”或“腰三横突滑囊炎”。由于动作不协调或位于某一姿势突然扭转,腰背部肌肉强烈收缩,使肥大的横突周围组织被牵拉,附着于横突上的深筋膜被撕裂而造成慢性肌纤维织炎。主要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程度不一,以慢性间歇性疼痛、酸胀、乏力为主。弯腰直起时疼痛较重且有困难。第三腰椎横突有局限性压痛,可触及一纤维性软组织硬节,X线检查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

二、临床表现、检查诊断


1.临床症状


(1)腰痛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1)腰痛与腹压的关系: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和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可使腰痛症状加重。


2)腰痛与活动的关系:活动或劳累后疼痛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严重者活动困难。


3)腰痛与体位的关系:为了缓解疼痛,常被迫采取某一体位,多为健侧卧并屈髋屈膝,少数患侧卧屈腿、仰卧位屈腿、床上跪位、下蹲位。


4)疼痛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部分病人遇刮风下雨或气温骤降时加重,遇暖减轻。


(2)下肢放射痛


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间盘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化学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得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的神经根缺血。上述三种因素相互关连,互为加重因素。


(3).马尾神经症状


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2、检查


(1).腰椎X线平片


(2)CT检查


(3)磁共振(MRI)检查


(4)其他: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


3、鉴别诊断


椎间盘源性腰痛最主要的症状是腰痛或伴有腿痛。因此,凡可出现腰痛或腰腿痛并存的疾病都应与之相鉴别。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


(1)绝对卧床休息: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2)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的腰痛、痹证范畴,多由肝肾亏损,筋骨不健,加之长期受寒凉潮湿,或长期慢性劳损,外力损伤所致气血瘀滞,经脉阻滞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黄帝内经》内称为“腰痛”或“腰脊痛”。“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溺”。“腰中如张弓弩絃”。“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素问•刺腰痛篇》)等,对压迫症状的描写非常生动具体。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公元前二世纪齐国有一位名医叫淳于意,又称仓公,他的《诊籍》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集,其中宋建一案,根据病史和症状,首先要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建故有腰脊痛。往四五日,天雨,黄氏诸倩见建家京下方石,取弄之,建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复置之。暮,腰脊痛,不能溺,至今不愈,建病得之好持重。”又“不可以俯仰”,症状颇重。仓公怎样治疗?“即为柔汤使服之,十八日所而病愈”。效果还相当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病机是老年病人肝肾亏损,加之劳累日久,筋脉失养,不荣则痛;感受风寒外邪,气滞血瘀,日久痹阻经络,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治疗宜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除痹。因此,气滞血瘀证宜用伸筋草、透骨草、川椒、细辛、羌活、白芷等温经散寒;红花、当归、川芎等中药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效。可予中药汤剂内服及外敷,配合腰背部中药蒸气浴及TDP神灯照射治疗。


中成药辩证应用

血瘀型:盘龙七片、丹鹿通督片、活血止痛胶囊等;

寒湿型:鹿川活络胶囊、正清风痛宁片、虎力散片等;

湿热型:珍宝丸等;

肾阳虚:肾气丸、益肾蠲痹丸、金乌骨通胶囊;

肾阴虚: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中医治疗方法

1)腰椎牵引:采用多功能牵引床进行牵引,患者取俯卧位,牵引力设定值依患者年龄、病情、体重情况而定,首次最大牵引力值为患者体重的30%(先轻后重),牵引时轻时重。  

2)推拿疗法:在解除牵引后用揉、滚、捏法使患者腰部肌肉放松,再依患者年龄、病情、体重情况及腰部活动受限的方向,灵活应用一种或几种手法进行治疗。


常用手法:

牵抖法:患者俯卧位,双手握住床头或有助手固定患者肩部,术者双手握住患者双踝,在用力牵引的基础上,进行上下抖动,反复进行3-4次。


按揉点穴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一侧,用掌根、鱼际,双手交叉重叠,自第1胸椎开始,沿督脉向下按,直至腰骶部,可配合用揉、滚等手法作用于腰、臀部软组织,使紧张痉挛的软组织放松,然后沿膀胱经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顺序点穴,按压时力度由轻到重。


手法治疗:手法治疗的机理并非是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完全复位,而是改变和调整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关系,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反应,从而使突出的髓核趋于“无害化”,达到治愈和缓解症状的治疗目的。适应症主要适用于首次发作,病程较短或病程虽长,但症状较轻,诊断为中央旁型、幼稚型的突出症患者,同时X线片显示椎管无狭窄或骨质疏松者,尤其对大多数青壮年患者更为适用。


①循经按揉法:取俯卧位,术者先以滚法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数次放松骶棘肌,力度适中,侧重腰部肌肉的放松;继以大鱼际或掌根循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反复按揉3次;再以双手叠掌,掌根自胸腰椎督脉经向下逐次移动按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②穴位点压法:以两手拇指指腹对应,在L3横突上及秩边、环跳、殷门、承山等穴按压,至患者感觉酸胀时止,再以掌根轻柔按摩。


③脊柱斜扳法 取侧卧位,术者面向患者,术者一手按肩后部,一手按髂前上棘,两手同时作相反方向斜扳。


④拔伸按腰法 取俯卧位,嘱患者双手上举拉住床头边,一助手双手握患者双踝作拔伸牵引,术者叠掌按压突出部位棘突,在助手持续拔伸牵引下骤然向上抖动时用力下压掌根,配合默契,动作协调。


⑤屈膝屈髋法 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术者两手扶患者双膝关节作正、反方向环转后用力下按,尽量使膝关节贴近胸壁,然后将患肢由屈膝屈髋位拉向伸直位,反复3次。


⑥俯卧扳腿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一手按压突出部位棘突,一手托住患者对侧膝部,使下肢尽量后伸,双手同时协调用力,左右各一次。


⑦直腿抬高法 患者仰卧位,嘱尽量抬高患侧下肢,术者以一手握小腿远端,另一手足前部,使踝关节内、外旋位背屈各1次。


⑧坐位旋转法 患者取坐位,下肢相对固定,术者一手拇指按压突出部位偏歪棘突旁,一手穿偏歪一侧的腋下按颈后部,双手相对用力,使脊柱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3)针灸疗法


《内经•素问》治腰痛有专论,针灸取穴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现在各种针法如电针、激光针、“小针刀”等都是根据《内经》、《难经》理论发展起来的,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4)针刀疗法


目前,常采用小针刀技术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疗效。此外,还可以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棘上及棘间韧带炎、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症、腰背肌筋膜炎等。


5)化学合成药物辩证分期治疗:早期对症治疗:①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美洛昔康、右旋酮洛芬肠溶片等;②中枢性肌肉松弛剂;③抗骨质疏松治疗:磷酸盐类,维生素D制剂,钙制剂等;④增加椎体软骨板弹性药物:氨基葡萄糖类。后期神经营养药。


6)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皮质激素是一种长效抗炎剂,可以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和粘连。一般采用长效皮质类固醇制剂+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每周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2-4周后可再用一个疗程。


7)督脉液压疗法:这是我院自主研制的一种特效疗法。


2、腰椎间盘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手术的研究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对传统手术方式的改进和完善;二是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


常规手术方法有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或经椎板间隙行椎间盘切除。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椎间盘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者,需要同时行脊柱融合术。


近年来,显微椎间盘摘除、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等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微创技术应为主要趋向,分为直视下和镜下椎间孔镜、显微镜辅助手术,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近年文献回顾及长期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已证实能获得开放手术相似的疗效,显著降低手术创伤,加速术后恢复。而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是脊柱外科手术微创化的重要标志术,能完全保留脊柱中、后柱结构,不影响脊柱生物力学结构,大大减少了术后脊柱不稳、下腰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应注意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术具有陡峭学习曲线,精确的椎管内解剖定位和操作是其关键。


手术适应证:

(1)手术的绝对指征是:马尾神经损害和进行性运动功能障碍。


(2)手术的相对指征是:①保守治疗无效;②保守治疗暂时有效,但反复发作坐骨神经痛超过3次;③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伴有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④合并有腰锥管狭窄;⑤椎间盘突出巨大;⑥疼痛剧烈各种体位都难以缓解,影响睡眠。


手术方法


(1)微创介入技术:微创介入技术分为后外侧入路的经皮介入技术和后路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技术。 前者主要包括化学溶核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经皮椎间盘臭氧注射术。后者主要是经皮椎间盘镜直视下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镜直视下椎间盘切除术总手术满意率为75%-90%。


(2)常规手术: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

目前常规应用的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年内优良率为85%-95%。常规手术对腰椎间盘退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有效,尤其对急性发作者可快速缓解症状。


(3)非融合固定


非融合脊柱固定的适应症包括:椎间盘源性腰痛;合并腰锥管狭窄或腰椎滑脱;椎间盘病变节段术前或术后失稳,腰椎间盘突出症原节段复发。


非融合固定主要包括:①经椎弓根非融合固定②棘突间非融合固定③椎体间非融合固定(包括人工髓核、人工椎间盘)。


3、督脉液压疗法(特色治疗)


概念:是运用传统中医理筋手法和现代骶管注射技术相结合,专门用于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一种方法。


LIDP病理机制:LIDP是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其主要病理变化有两个方面:一、突出物对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物理性压迫和机械性刺激,是最根本的病理机制。二、由于炎性介质对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化学性刺激,使神经根充血、水肿、周围组织发生炎性反应,局部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是产生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如何有效地缓解物理性压迫和机械性刺激,消除无菌性炎症是治疗的关键。


督脉液压疗法的作用机制: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行于背部正中脊里,总督一身之阳经,为“阳脉之海”。中医学认为椎管、硬膜囊、脊髓或马尾神经等均属于“督脉”的范畴。“督脉液压”正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大病理机制,具有两大作用机理:一、利用骶管注射大量药液产生的液压原理,使药液在硬膜外腔充分扩散、液体按摩、松解神经粘连、扩充神经根管、 挤压突出物,促使突出物还纳。从而缓解了物理性压迫和机械性刺激。二、药物经骶管进入硬膜外腔,直接作用于脊髓和脊神经根,低浓度的麻醉药物只对感觉神经起阻滞作用,从而减轻根性疼痛,同时药液淡化椎间盘突出物及炎性渗出物浓度,减少突出物内各种酶的化学浸蚀及炎性渗出物的致痛因素,缓解疼痛,有效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及其恶性循环,解除病变部位的肌挛缩及血管收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从而起到消除化学性刺激,解除疼痛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药物在硬膜外腔中的扩散,主要受药物容量、硬膜外腔容积和注药速度等因素影响。


药液配伍:作用全面,红花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解痉止痛,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用作用;忆诗安营养神经细胞,用于神经性腰痛具有较好效果;激素药物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水肿,抑制炎症浸润和渗出,防止炎症粘连,对不同时期的炎症都有抗炎作用,同时还能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减轻自身免疫反应;VitB1、VitB12可改善神经的营养和机能状态,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低浓度的利多卡因可阻滞交感神经传导,加速炎症代谢产物的排泄和水肿的消散;ß—七叶皂甙钠抗渗出消肿胀改善微循环;654-2扩张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共为督脉液压注射液,注入骶管,短时间内在局部迅速产生较大压力,加之理筋手法的共同作用,其产生的液压按摩剥离松解粘连、扩充神经根管作更直接有效;药液直接达病所,对突出物致痛化学物质及炎性渗出物的淡化作用无与伦比。骶管督脉液压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督脉液压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恩再适等。急性期加ß-七叶皂甙钠,痛甚者加654-2共为骶管督脉液压注射液。


操作方法 :患者取头高俯卧位,下腹部垫高5—10㎝。定位骶管裂孔,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5mL注射器(7号针头)局麻后刺入骶管裂孔(通过骶尾韧带后有落空感),确定针尖在骶管腔,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将针尾向足方向倾倒15~30°。将督脉液压注射液40—50 mL加压缓慢注入骶管。注射完毕后,施以腰部拔伸、振颤等手法,以增加液压作用。


注意事项:注药过程中患者反映患肢或双下肢有酸麻热胀感越明显,效果越好。注意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慌等不适,可通过减缓注药速度、抬高患者头部而缓解。令患者休息5分钟后改头高仰卧位,进行直腿抬高活动20—30min, 无不良反映可以回家或病房休息。每5-7天注射一次 ,3-5次为一个疗程。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锻炼疗法


1、急性期

(1)卧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睡硬板床,仰卧时膝微屈,腘窝下垫一小枕头,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侧卧时屈膝屈髋,一侧上肢自然放在枕头上。


(2)下床:从卧位改为俯卧位,双上肢用力撑起,腰部伸展,身体重心慢慢移向床边,一侧下肢先着地,然后另一仙下肢再移下,手扶庆头站起。


(3)坐位:坐位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较硬的靠背。椅子腿搞度与病人膝到足的高度相等。坐位时,膝部略高于髋部,若椅面太高,可在足下垫一踏板。


(4)起座:从座位上站起的,一侧下肢从椅子侧面移向后方,腰部挺直,调整好重心后起立。


2、恢复期


恢复期做自我锻炼,使腰背部肌力增强,一可增加腰椎活动度,二可增加腰脊柱的稳定性。


(1)仰卧抬起骨盆: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和背部作支点,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20次。该动作能矫正下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


(2)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但注意不要将背部弓起离开床面。


(3)侧卧位抬腿:侧卧位上侧腿可伸直,下侧膝微屈,上侧腿侧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反复数十次。


(4)爬行与膝触肘,双膝及上肢撑起俯卧:腰部放松慢慢下沉,重复10次后,一侧下肢伸直,屈膝使其尽量触及同侧肘关节,重复15次。


(5)直腿抬高:仰卧位将双手压在臀下,慢慢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微屈,然后放下,重复15次。


(6)压腿:坐在床面上,一膝微屈,另一下肢伸直,躯干前倾压向伸直的下肢,然后交换成另一下肢。此动作也可在站位进行,下肢放在前面的椅背上。


(7)膝仰卧起坐:仰卧位,双膝屈曲,收腹使躯干抬起,双手触膝。


依照循证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估后得出结论,运动疗法既经济又有效。另有研究证实,腰肌力量强的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少,这也反证了以肌力训练为重点的运动疗法的有效性。


“双桥”练习:仰卧,双腿屈曲,双脚平放床上,腰部用力使身体离开床面。尽量弓起身体,保持平衡。保持30秒为1次。10次/组,2~3组/日。


“背飞”练习:俯卧床上,手背后,双腿并拢,腰部用力,使头及腿同时远离床面。于最用力位置保持至力竭为1次,5~10次/组,2~3组/日。此练习主要锻炼腰背肌肌力。


屈腿仰卧起坐:仰卧位,双腿屈髋屈膝,双脚平踩于床面,上身抬起,使肩胛骨离开床面。上身抬起不可过高,以免增加腰椎负荷。保持至力竭为一次,间歇5秒。5~10次/组,2~3组/日。此练习主要锻炼腹直肌和腹外斜肌。

上一篇:重视肢体关节的健康

下一篇: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Baidu
map